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新竹市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協會

捐款專區

  • ■ 劃撥帳號:50281253
    ■ 戶名:新竹市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協會
    原住民文化健康站啟用
    更多影片分享更多影片分享

:::* 瀏覽位置:首頁 > 最新消息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最新消息


【新聞稿】原住民身心障礙者-超越文化健康,人權記者會暨共識營

  • 發佈日期:2024-03-21
  • 照片說明文字新竹市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協會(原心會)於3月15日舉辦了一場「原住民身心障礙者——超越文化健康,人權記者會暨共識營」,由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協辦、 WSICC暐順國際會議中心(新竹高鐵站旁)公益贊助。

    活動以泰雅族祈福儀式開場,記者會邀請到原住民障礙者、照顧者、學者及中央與地方的政府官員和民意代表共同探討原住民障礙者面臨到資源分散、服務提供欠缺族群文化敏感度等狀況。原心會與夥伴團體提出成立中央與地方單一服務窗口、針對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健康之質性需求調查、增加原住民障礙者代表性等訴求。

    記者會與共識營現場發言如下:

    臺大公衛的李柏翰老師表示,4月即將迎來《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首次國家報告的審查。去年5月通過的《原住民族健康法》就包含消弭族群不平等與提升原住民族權利的精神。最近《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法討論中也提到《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的重要性,突顯了今天這個交織議題是一個人權議題。

    新竹市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協會總幹事孫敏聿表示,自身在在地服務22年,原民障礙者生命經驗給了我們很多的學習,希望大家放下自己的職稱,把他們當成家人,大家一起想辦法,我們認為健康是唯一,希望請各位能夠想辦法,把人權、健康的自主權還給他們。

    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的自立生活主任Yukih Pupuy(來自苗栗泰安鄉的泰雅族人)分享自身經歷,經常在不同窗口之間周旋,一下是身障者一下是原住民,需要東奔西跑很辛苦。原健法通過後中央成立了政策會,但缺乏障礙者和LGBTI代表,如何看見多元的狀況?

    新竹市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協會會員Sunay(黃秀芬)是台東阿美族人,16歲跟爸媽來到新竹,一開始是輕度障礙,後來想要申請重新評鑑的過程中,一直被要求回到原來的醫院拿資料,但因為原來病歷資料找不到了,導致很多補助或服務申請不到。

    臺灣障礙研究學會理事長周怡君教授提及,原住民障礙者面臨的困境,除了可以用原住民族群人權的規範外,也可以透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來主張權利。通常原住民族的訴求講求集體性,而CRPD看重個人化的需求,因此兩者之間需要平衡。障礙者傾向要求國家提供完整支持,但原住民族則很小心福利殖民的問題,這也是要注意的。目前國內的調查都還無法給予一個明確的原住民障礙者人口的圖像,需要有更完整且細緻的調查與研究方法。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郭昱晴提到,希望在本會期推進身權法第16條修法。2022年原住民障礙者約3萬人,不同族群也有不同需求,CRPD講求尊重自主決定,不應該假手他人來制定。單一窗口或其他方式來整合資源確實刻不容緩,以免原住民障礙者常常遇到多重邊緣的狀況。

    國民黨山地原住民立委盧縣一亦表示,他本身是來自屏東的魯凱族醫生,以前在偏鄉,大部分接觸到的都是老年人、臥病在床的人,發現資源匱乏的問題。單一窗口建立,或許可以用APP來整合各項服務的申請,作為第一步。原住民健康調查應該落實,透過研究來建立基礎的實證資料,應該要考慮到不同障別。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范雲雖無法到場但以影片支持,提到週二總質詢的時候要求行政院長提出CRPD的修法草案,希望能在520前提出行政院版。障礙者之間有障別的複雜度,原住民障礙者面臨多重身分困境但要自己面對複雜的系統,奔波卻沒有解方,因此需求調查很重要,先了解問題才能適當回應。

    衛福部照護司陳青梅簡任技正表示,中央當然需要聽到在地的聲音,3月4日有個會前會,希望透過原健法整合照顧服務,但就算專線或單一窗口建置了,那個人是否能通盤瞭解需求將是一大挑戰。原住民健康事務應該透過政策會來研議,目前也在建置資料庫,原健法中有提到寬列預算、加入文化安全的教育訓練,都期待未來可以做得更好。

    衛福部長照司白姍綺簡任技正表示,長照2.0已經納入身障者,從長照使用需求,看到身障者在不同階段有不同需求,不同族群或障別也是,照管專員的文化識能需要更多訓練。原住民障礙者也可以透過文健站來使用服務、需求轉介,單一窗口建置需要回到需求本身的點,敏感度夠高才能串接服務,效率更好。

    衛福部社家署吳宜珊科長表示,社家署的服務已有和照護司、長照司跨部會合作,資訊的銜接已有在處裡。除了文化安全以外,障礙意識也很重要,這幾年社家署也與民間團體合作推動、訓練,讓障礙者感受到尊重與平等。先前撰寫障礙者相關政策白皮書,在交織身分上也有參考原心會的意見。身心障礙者生活調查,有一般、原住民和新住民三種身分別,但當時考慮到16種障別、16個族群,分布在22個縣市,可能在抽樣上缺乏代表性,這次可以討論生活調查可以加入什麼元素。

    衛福部國衛院學術發展處處長劉俊揚表示,去年原健法通過後,國衛院就於2023年底成立研究中心,亦已撥支經費運作。院長極為重視此中心,遴選重要研究主管加入,並已招募到一名具原民身分之博士後研究員,預計4月上任。短時間內亦希望完成工作小組,盡快進入研究階段,並規劃審議小組,邀請學校、政府及團體,針對原民健康議題,來討論資料庫建立、健康議題的選擇,也可以從不同部落角度聽到不同聲音,拓展不同議題探討的可能性。

    原住民族委員會社會福利處副處長董靜芬則表示,原民會現在已經開始做原健法中的文化安全課程,之後也將在大專院校和其他場域陸續建置相關課程。原民會自己處理所有原住民議題,不像其他部會業務分工明確,比如單一窗口部分,需要跨部會合作、瞭解如何整合訓練以滿足服務。職涯輔助部分,亦須勞動部一同討論。期待中央於預算編列上多多支持。

    共識營一開始,李柏翰助理教授先介紹原健法中政策參與、調查研究、人才培育及國際交流等四大重點。周怡君教授提到都市原住民障礙者與部落中的障礙者的需求可能不太一樣,需具體瞭解其生活方式與居住狀況,才能量身打造可近且文化上可接受的服務。

    包括新竹縣市議員、地方政府相關單位人員及其他原住民權利和障權團體等所有參與者分成三組,各自聆聽原心會成員與照顧者的生命經驗,從中討論兩大議題,分別關於健康及社福資源整合的可能性,以及教育及職業訓練如何納入文化安全與障礙敏感度的內容。

    整場活動作為蒐集各方意見的第一步,雖仍難以取得共識,但在中央各機關進一步研擬相關政策或措施之前,新竹市的時代力量議員廖子齊、民進黨議員陳建名,以及國民黨黨部總幹事林政諺紛紛表示應發展地方上的策略,以回應原心會的訴求,目前也有跨局處的協調會,或許能先作為意見與資源整合的平台。

    根據 #新竹市原民身障者協會 表示,族人在申請相關補助時,除了會因為身障別要往返不同的單位,也會因為身分是原住民,發生機關互踢皮球的狀況發生;而新竹市原民身障者協會就攜手 #台大公衛院,希望促成 #整合窗口,保障原民身障者權益。
  • 分享
    • 相關圖片:
      • S__2015444.jpgS__2015444.j...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